|
园林中式设计,必谈姑苏说园林,必谈姑苏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姑苏城,评弹声, 游廊低回,隐一方山水, 烟雨江南中筑一座名曰苏州园林的城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小桥流水,丝竹于耳, 亭前听昆曲,雪中泛太湖,啸聚同好。 一席茶,一池荷, 熏香迟暮,花馔青灯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看苏州园林, 只一眼就让人倾心,让人销魂; 再一眼,既觉亲切又觉遥远, 仿佛一位绝代风华的女子从前世走来, 今生化作一处庭园, 对著今人欲说还休。 这怎不教人追问: “她的风华因何而生?她又有著怎样的过往?”看苏州园林, 只一眼就让人倾心,让人销魂; 再一眼,既觉亲切又觉遥远, 仿佛一位绝代风华的女子从前世走来, 今生化作一处庭园, 对著今人欲说还休。 这怎不教人追问: “她的风华因何而生?她又有著怎样的过往?”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苏州园林,"咫尺之内再造乾坤"。 她总是院墙高筑,门庭虚掩。 探身进门,你或许看见一道窄门, 门后留著条路,深入她的内心。 蜿蜒小路的一边还是墙, 墙上开一排漏窗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总觉得建造园林的人应是像陶渊明那般, 不喜世俗的喧嚣,便自建一方天地。 正如拙政园之名取自 “灌园鬻蔬,以供朝夕之膳…… 此亦拙者之为政也。” 每日灌溉卖菜以求早晚有饭吃, 这便是我们无为之人的工作了。 只这名便也为园林 添了几分闲适恬淡与悠然自得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又觉得主人应是王维那样的, 将诗与画揉进了园林里去。 一山一石,一草一木, 就连那流淌的溪水与池中的锦鲤 都似要吟出几句诗才肯罢休。 而那诗又仿佛在脱口而出的瞬间跃然成画, 绘出了山石草木,池塘锦鲤。 诗意地栖居于此, 不经意间身上便也染了些许文人的雅致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苏州园林是文人的园林, 是建造者对意境的追求。 园林间充斥着诗情画意, 处处彰显着文人的闲情雅致, 与谁同坐轩便是取意苏轼《点绛唇·闲倚胡床》词:闲倚胡床,庾公楼外峰千朵,与谁同坐? 明月清风我。 别乘一来,有唱应须和。 还知么,自从添个,风月平分破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轩内扇形窗洞两旁悬挂着诗句联 “江山如有待,花柳自无私”, 出自唐杜甫《后游》诗: 寺忆新游处,桥怜再渡时。 江山如有待,花柳更无私。 野润烟光薄,沙喧日色迟。 客愁全为减,舍此复何之?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苏州园林的藤在屈伸中守分寸: 老藤凌空,枯枝向苍天,屈曲遒劲; 新藤攀墙,嫩绿点朱阁,轻曼舒卷。 树在疏密间循章法: 乔木孤种,灌木丛植, 出墙只要稀疏几枝,绕屋则需葱茏一片。 再看那竹青倚粉墙, 落红坠白石,几蓬衰草拥丑石二三, 小轩窗前闻菊,吴王靠边听荷, 谁知其中究竟有几分天意,又有几分人意?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苏州园林的窗是通透的,立于窗后向外望去, 窗外是景,景内有窗,空间序列无穷尽。 镂空的窗棂,与窗外的景致 共同勾勒出苏州园林独特的层次美, 这美也因镂窗界着而显其深度。 突然想起小学课本中《苏州园林》的 那句“隔而未隔,界而未界。” 如今回想起来, 只觉窗外景致那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被叶圣陶先生描写的恰到好处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有芭蕉一碧,亭亭玉立。 倩影袅娜上粉墙, 巷口小风一吹,便轻轻起舞。 粉粉一截墙,虚虚一朵影,徐徐一阵风, 就让这水水一株芭蕉脱俗欲仙,如真似幻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苏州园林的美是不讲求对称的。 亭台楼阁、石凳小桥与园中草木相互配合布置, 建筑布景既不雷同也不对称, 少了些刻板,多了分灵动。 园林是池沼皆采用活水,池沼里多荷花睡莲, 夏日里, 接天的莲叶、映日的荷花 与睡莲下几尾锦鲤相映成趣。 游玩累了便寻一处水榭楼台坐下, 观鲤赏荷,再剥几颗莲子, 尝一尝露味月香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苏州园林处处体现着中国的自然观。 园中草木藤蔓高低疏密自然生长, 岸边山石的叠砌任其犬牙交错, 没有人为的刻意,浑然天成间尽显自然。 园林的建造皆是因地制宜, 本于自然,而又高于自然。 “雨打在树上和瓦上,韵律都清脆可听。 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, 那古老的音乐,属于中国。”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黄梅时节的苏州园林是裹在氤氲水雾里的, 檐下听雨,最是惬意。 日本的枯山水是在没有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, 以石为山,以沙带水, 配以绿苔灌木,是侘寂的。 中国的苏州园林因水就势造园,因地制宜, 漫步其中移步换景,变幻无穷, 是充满生机的,却又显幽静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苏州园林是“中国式雅致生活”的代表。 是“闲爱孤云净爱僧”, 是“洗墨鱼吞砚,烹茶鹤避烟”, 是“笑看风轻云淡、闲听花静鸟喧”, 是“竹密岂妨流水过,山高哪碍野云飞”, 是“春有百花秋有月、夏有凉风冬有雪”, 是“琴拨幽静处,茶煮溪桥边”, 是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, 是“高卧丘壑中,逃名尘世外”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周作人先生在《北京的茶食》中也说: “我们看夕阳,看秋河,看花,听雨,闻香, 喝不求解渴的酒,吃不求饱的点心, 都是生活上必要的 ——虽然是无用的装点,而且是愈精炼愈好。” 生活在苏州园林,可以感觉这种无用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苏州园林的美,叫人分不清是藏是露, 是天然还是人意,是静是动,是虚是实。 但我们一定感受到, 这份美就在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探幽中生根, 就在小园香径独徘徊的疏朗中发芽, 就在静观小筑俩不厌的意会中绽放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乾隆六下江南,过姑苏留恋不前。 返回京城后,还仿造了这江南的园林, 以便时常得见。 谁谓今日非昔日,端知城市有山林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正看虚静中那几许灵动轻点, 不知不觉又沉浸于清雅中那微抹的几分迷醉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在粉墙的映衬下,青石更嶙峋了, 竹枝更纤柔了,柳烟更飘逸了, 青枫叶尖透出了点点绦红; 新绿更嫩了,浓绿更沉了,桃红更秀气了, 菊黄更宁静了,明艳的茶花清丽了, 洁白的玉兰笼著紫气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粉墙还须黛瓦配。 黑白须分明,清雅方脱俗。 而在那阶上窗下,屋角檐底, 路边墙际,园中景物都会留下浅影,留下妩媚。 而最让人迷醉的还是水中的倒影。 一泓清池,将亭台楼阁,嘉树繁花尽收其中。 而实物的凝重质感在水中溶化, 沉浊气息被水清洗。 水中一世界,比玉更清,比琉璃更润, 浮动在粼粼波光中。 波心偶尔一动, 水中世界便化成幻彩一片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尔后,一个清明世界又渐渐隐现出来。 有影不能无风。风吹影动,便是活影。 风还令幽竹疏狂,青松长啸,暗香远送。 有风自有情,是为风情。 有风破云,云去月来,是为风月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试想溶溶月光下, 看幽竹疏狂,听青松长啸,闻暗香远来, 真是风月更兼风情, 怎不叫人心清而又神醉呢?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园中各处自有其香,即使花事已了, 也能透过字里行间而见一斑。 欲面水闲看“门前流水带花香”, 可临“荷风四面亭”、“藕香榭”、“远香堂”; 欲拾级远眺“香雪空蒙月转廊”, 可登“暗香疏影楼”、“香雪云蔚亭”; 野游,可小憩“秫香馆”, 静养,则独坐“闻妙香室”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如果说一种香就是一种捉摸不定的心情, 那么每一朵花都是一段淡出记忆的心事。 幸亏园中的点睛之笔, 让我们体味每一种情绪, 为我们留住所有的花事, 我们才懂得于无香处闻香, 于有香处闻韵,于无声处听声, 有声出听意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园林里的牌匾碑刻皆是字字珠玑。 它让我们在“读书去正、读易取变、 读骚取幽、读庄取达、读汉文取坚”的品味中, 让我们在“与菊同野、与梅同疏、 与莲同洁、与兰同芳、与海棠同韵”的神交中, 寻到了自己的心迹,也倾听到了古人内心的吟唱, 触摸到了古人思想的脉动。 美可以有形,亦可无形。 这种无形的美飞舞在闻香问梅、 待云听雨的遐想中, 奔流在风月无价、山水有情的感怀中, 凝结在集虚观静、通幽入胜的哲思中。 个中美妙,直教人一咏三叹,欲罢不能。 [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] 品园,是阅人,更是知己。 这一丘一壑,一草一木, 早已不是无情之物,而是意韵绵长的有情之人。 品园,是怀古,更是惜今。 苏州园林,折射著昔日的光华, 沉淀著岁月的沧桑,积累著千年的悲喜。 藏山水于市,饮冻醪于高阁。 夜踩碎了夕阳,踏着月光而来。 白日里游人携着的喧嚣渐渐散去, 夜愈深愈显其静谧。 ---唐印中式装修机构摘自【西风东韵】 上一篇中式设计,越简单,越高级下一篇审美是最高的风雅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